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

黃埔先進李鐵軍將軍

黃埔先進李鐵軍將軍


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九期 
李偉傑 

李鐵軍將軍係廣東省梅縣石坑鄉龍頭村人氏,出生於書香之家,其父柳堂公為一代宿儒,名重邑里。將軍幼受薰陶,飽讀經史,尤擅詩文。壯年曾職教鞭,後受 國父革命精神感召,乃投筆從戎,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生。早追隨 先總統蔣公東征、北伐、剿共、抗戰、戡亂,無役不與,戰功彪炳,功在國家。茲述將軍二、三事,以饗讀者,並供後進參閱,藉以瞭解革命先進當年創業之維艱也。

一、革命軍東征時,將軍初任見習官後任連長,與友軍併肩血戰棉湖,擊潰叛逆陳炯明,奠定革命軍北伐之基礎。某日部隊軍次故鄉梅縣,將軍事先函稟老父,在部隊經過南口圩道旁,數語叩安,即率部隊長征而去,過家門而不入,國而忘家,足為後進模範也。

二、北伐時任營長,於討伐孫傳芳之役衝鋒陷陣,身先士卒,不幸身中數彈,除左腿及左臂部各中一彈貫穿外,左手食指亦為流彈擊斷。將軍雖身受重傷,仍奮起指揮,高喊衝鋒,部隊士氣大振,乃一舉攻陷敵陣。其英勇精神,使軍閥膽寒,從此將軍即成為〈九指將軍〉而名噪一時。

三、剿共時將軍初任團長,後因戰功晉升陸軍第一師第一旅少將旅長,率領三個步兵團,自江西分宜、贛州一帶,將其擊潰後,隨作二萬五千里長追,於豫、鄂、皖邊區剿滅鄺繼勛部後,再繼續追擊徐向前,而後在川北,松潘一帶,痛剿毛共。此一地區山高水惡為不毛之地,部隊作戰之艱困可以想見也。民十九年至二十四年之秋,將軍馬不停蹄,席不暇暖,連年征戰,歷經大小戰役數百次,為國家綏靖地方,艱苦卓絕,冒險犯難之精神,令人肅然起敬。

四、將軍於民國二十四年冬因戰功晉升陸軍第九十五師中將師長,並兼開封警備司令,九十五師前身為數個地方保安旅編成,將軍治軍極嚴,對部隊訓練尤為專長,此一雜牌部隊之九十五師,經將軍三個月之整訓後,完全脫胎換骨,成為精銳勁旅,民二十五年西安事變,將軍即率此一勁旅,揮師北指,進迫渭河之濱,威脅張、楊叛軍側背,營救領袖,其忠於國家領袖之赤誠,更令人敬佩。

五、民二十六年抗戰軍興,日軍在上海開闢第二戰場,淞滬戰事爆發,將軍由九十五師奉命調陸軍第一師長,負責上海大場地區之作戰任務,將軍率領第一師長三個旅九個團兵力,與日寇血戰淞滬地區,當時雖以劣勢裝備,對抗日軍現代化部隊,而以將軍百戰經驗,及第一師精良之訓練,乃與日軍展開浴血苦戰,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,其間可歌可泣之事蹟,筆難盡述。第一師經月餘之苦戰,完成滯阻作戰任務後,奉命逐步後撤(當時中央係以空間換取時間之戰略指導),將軍在此一戰役中臨危不亂,指揮若定,殲敵不少,予日軍重大打擊,亦為政府爭取時間,從容撤離首都。

六、民二十七年將軍再以戰功晉升第一軍軍長,原軍長胡宗南將軍則調升軍團長,將軍接任第一軍長後,即率部轉戰中原戰場,並於蘭封地區包圍日軍土肥原部予以痛殲,締造蘭封大捷戰績,不久改調七十六軍軍長,軍部駐陝州原店,負責潼關風凌渡地區之河防,及洛陽以北防務達三年之久,日軍雖不斷進攻,亦難越雷池一步,使大後方固若金湯,奠定抗戰最後勝利之宏基,將軍功至偉。

七、民三十年七十六軍改調西安地區整補,並兼西安警備司令,民三十一年中央原有派七十六軍擔任遠征軍配合盟軍作戰之意圖,後因西南戰事日緊,獨山陷落,陪都備受威脅,七十六軍乃改調陪都西側重鎮瀘州地區,並兼瀘州警備司令,以拱衛陪都外圍,安定中樞,將軍深體中央意圖,除積極整訓所屬部隊外,並深入探求民困,全力掃除地方原有軍閥惡勢力,綏靖地方,並發動軍助民民助軍運動,使此一原被軍閥蹂躪欺壓,民生疾苦,軍民對立之地區,一變而為百姓安居,家家歡樂,軍民團結,民怨盡除,使陪都外圍重鎮,呈現一片祥和,民生樂利,此乃將軍深識民生主義真諦,及其忠勤謀國之具體表現也。

八、民三十二年夏將軍晉升第三集團軍總司令,總部設於甘肅武威,受命拱衛河西走廊,不久中央為安撫人事,將改調河西警備總司令,而將軍第三集團軍交由原楊虎城舊部趙壽山接替,惟仍歸警備總部節制(大陸變色後趙出任中共甘肅省長)。民三十三年春新疆局式急變,盛世才決心脫離蘇俄控制投歸中央,將軍奉命調任二十九集團軍總司令(河西警總改由陶峙岳接替,大陸變色前陶即投共),並即率大軍進入新疆,協助盛世才處理新省軍事,驅逐俄軍出境,以安靖邊陲,將軍凜於任務之艱鉅,入新後與盛氏衷誠合作,將原駐新省之蘇俄紅軍陸空部隊,全部驅出國境,使新省大片江山靖為淨土,重歸祖國懷抱,將軍率大軍西出玉門,安邦靖國,近代史中自左宗棠後將軍為第一人,為國家建立不世功勛,軍人典範,國家干城,將軍當之無愧。

九、民三十三年十一月七日,蘇俄不甘放棄新省既得利益,乃鼓動哈薩克族,假借民族自決之名,發動伊犁事變,組織所謂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,並以其原撤離新省之紅軍部隊,重新潛入支援軍,迅速佔領伊犁地區,大戰於焉爆發,將軍乃以兼新二軍軍長身分編組前進指揮所,親赴精河地區指揮作戰,適逢新省數十年來最為酷寒之一年,氣溫在零下四十度,平地雪深數尺,所有道路山頭均為冰雪封凍,而國軍部隊又無寒戰裝備,在此種天候下作戰,其艱困可知。再加之當時第八戰區長官部越權指揮,橫加干預總部之作戰指揮權,並將總部所轄部隊,由長官部直接下令以營連為單位,分散配置於新省廣大地區,使總部擬定集結兵力一舉擊滅叛軍之作戰計劃落空,坐失殲敵良機,後新省局勢雖經政治協商解決,而在將軍言,應該是一件難以釋懷的憾事也(詳見李將軍所著國軍入新紀實一文,讀者一閱便詳)。

十、民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後不久,將軍復返任何西警備總司令。國家經八年堅苦抗戰,日軍鐵蹄蹂躪三分之二國土,使大好河山滿目瘡痍,勝利伊始,百廢待興,同胞渴望休養生息,政府正全力推行重建工作,而共黨即於此時稱兵奪權叛亂,而戰事一發不可收拾,僅二年間戰火遍及東北、華北、西北、及西南各地,將軍於民三十六年調第五兵團司令官,參加中原戡亂戰事,曾於洛陽地區痛李先念、劉伯誠,及陳賡等部,締造了洛陽大捷戰績,而後在中原戰場上追擊劉伯誠等共軍,建立輝煌戰果。

十一、民三十八年共軍叛亂戰事日亟,徐蚌會戰失敗後,大半江山己淪入共黨之手,將軍乃改調廣東省綏靖公署副主任(余漢謀將軍為主任),不久廣州陷落,大陸全部變色,將軍再調海南防衛部副總司令兼第二路司令官(總司令為抗日名將薛岳將軍),民三十九年海南棄守後,將軍因病中途告假赴港醫治,然後再由港來台,因而未能見諒於中央,遭受嚴苛之懲處。將軍感半生革命,受盡辛勞愧無挽狂瀾之力,眼看山河盡墨,愧對 國父在天之靈,級領袖培植之恩,乃決心息影新竹,不再問世事,中央雖一再勸駕,無如將軍以淡泊名利,堅持原則,從此即靜居新竹,一心培育兒女,期他日能蔚為國用也。

十二、將軍幼受庭訓,生活儉樸,品格高超,為官清廉,分文不苟,其廉潔官箴,享譽中樞,茲列舉作者所知二事以為佐證:(一)民三十一年將軍丁父憂,時任七十六軍長兼西安警備司令,將軍十數年戎馬奔勞,堂上椿萱,無暇定省,噩耗傳至西京,將軍痛不欲生,乃急電告中央,獲准喪假一月,返里奔喪時,途經陪都,蒙 領袖召見慰勉,領袖召見時第一句話即問將軍返里有無缺乏旅資,並立即撥國幣伍萬元,供將軍返里奔喪之用。以一位曾經歷要職之中央大員,竟兩袖清風,缺乏返里奔喪旅資者,似為古今中外所罕見。而其廉潔儉樸情操,唯 領袖知之極明也。(二)民三十二年將軍升任集團軍總司令,當交卸七十六軍長職務時,其軍需處長報告軍長謂,由於歷年來節省開支,經核算累積節餘XX萬元,擬請軍長帶往集團軍使用等語,將軍怒責該處長曰:此款乃七十六軍官兵之公帑,雖為我任內所節餘,亦為七十六軍全體官兵所共有,非我李某私有財產,豈可妄取分文?你應即列冊移交下任廖軍長支配,你此種公私不分之思想,今後應好好檢討改正。由以上二端,可知將軍高潔情操,足為後世式範也。


以上所述,為作者所知之黃埔先進,革命元老李鐵軍將軍勛業之一、二,今將軍己九四高齡,遠在國外就食兒女,往事如煙,緬懷將軍一生盡忠黨國高超之行誼,謹為文以響讀者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