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縣光復與俗謂「五虎閙梅州」往事記略
原載 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四期 彭精一
當滿清末年,梅縣爲嘉應直隸州,轄興寧、長樂、平遠、鎮平四縣。設知州一員,統政治。游擊一員,管軍事。駐兵有巡防營一營,分駐四縣,守備一員,又稱城守。知州爲陳壽橘,福州人。游擊爲白如鏡,旗人。巡防營長爲熊佐成,梅縣人,城守爲李斌門,梅縣人。巡防營有新式毛瑟槍壹佰貳拾枝,最爲犀利。城守則僅有土槍拾貳枝,微不足道。至民間武力,則以梅縣體育講習所爲基礎,經常維持隊員六十名。備有槍枝,定名爲梅縣義勇隊,由鄧石甫統率。商團隊有隊員叁拾名,亦備有槍枝,由鄧華甫爲隊長。另有民團組織,由周煇甫主其事。各鄉壯丁多者,多編隊伍,少者,少編,尚未有新式武器,僅以土槍及戈矛爲主。革命機關之組織,亦風起雲湧,宣統末年,松口鄉人謝逸橋、溫靖侯等人設立「松口體育會」,由姚雨平爲教練,第一期招會員五十人,嚴格訓練,半年後結業,即分赴各處設立革命機關。梅城之總機關則由曾伯諤、曾勇甫、鍾辟生、李季子、古公愚(松口體育會會員)諸先生於縣城北門外曾氏祖祠設立「冷圃」。季子、勇甫二先生常駐其内。在城内蔡家祠設立「梅州高等小學」一所。季子先生爲校長,公愚先生駐校主持。後期高小二班,有學生五十餘人,但教職員則多達拾餘人,皆革命志士,朝夕都鼓吹主義。在南門外開「百川商店」一間,由伯諤先生之胞弟仲昭主其事,爲各地機構經費之來源。「組新洋服店」,爲一熊姓少年所主持。溫家祠之「斯爲美」中國服裝店,則爲一溫姓少年所開。城内「嘯天樓」照相館,則由張奕權主持,頗多黨人出入。黃竹洋曾家大屋之「少年書室」,亦爲黨人機關,勇甫先生爲主人。上述總機關之「冷圃」有一堂兩橫一門樓,左橫爲雜屋,右橫有意廳兩房,上下兩廊,藏書甚富,有蘭花數十盆,佈置極爲雅潔,大門懸橫匾曰「冷圃」,兩邊對聯曰「國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」,一望而知非等閑之地,發起人伯諤取名積雪,勇甫爲繁霜,辟生曰寒雲,季子曰朝露,公愚曰層冰,表面上似極冰冷,其實來往皆爲熱心革命之志士。最常出入者,有曾晚歸、黃慕周、熊壽村、謝直君、謝魯倩、侯子若、溫著叔、邱健賓、蕭養渠、李竹訪、李肩重等。其在梅州學校出入者,則爲廖叔唐、鄭任良、張英史、劉牧如、李漢遺、管又新、李登雲、吳頌平等。伯諤先生則常駐香港,在港設有「旅港商學公會」及「公同信」二機構,在廣州則有「廣東瓷業公司」,辛亥三月二十九日之役,廣東瓷業公司被封閉,其時人心思漢,各鄉漸有武力隊伍之組織。迨至辛亥八月十九日(新曆十月十日)武昌起義後,各地更明目張膽,組織武力集團,如松口謝逸橋,興寧蕭惠長,丙村郭典三均訓練有武力隊伍,且指定爲光復嘉應州之後援隊。當時議定於辛亥年十二月一日爲起義之期,因運動巡防營熊佐成部隊成功,乃提前於十一月二十九日起義。眾議將嘉應州改爲梅州,公擧盧畊甫先生爲開國梅州州長,并設「梅軍司令處」於學院衙,擧曾勇甫爲總指揮,鍾辟生爲參謀長,廖叔唐爲副官長,軍政二界,安然交接。翌日松口武裝部隊約百餘人,由溫翀遠、梁百仰二人率領,開抵縣城東較場,宿營於關帝廟。其中有高級職員,憤不能參加光復大典,乃撲殺游擊白如鏡於游擊衙内。前州牧陳壽橘,由南口陳姓族人護送星夜潛逃,一時人心惶惶,當局宣佈戒嚴,將五城門以鐵鏈鎖成一小門以供出入。曾、鍾、廖三位軍事首長各執手槍,率隊巡邏城廂内外,民心始安。興寧之武力開向龍川,丙村之隊伍則開赴揭陽,均光復成功。松口之武裝隊伍,亦平安解散還鄉,四鄉晏然。
是役也,曾伯諤先生出錢最多,鍾辟生先生運籌帷幄,決勝千里,實爲「冷圃」之領袖。古公愚先生熱心奔走,各革命文告多出其手,而摧毀官方武力,則曾勇甫先生居功第一。蓋當時巡防營全部,擁有武力五六百人,若不設法收服,則殊難應付。曾先生對熊佐成營長私人之酬勞多少,不得而知,但表面發清舊欠,並加發二個月薪餉,又外加新軍服一套,是以兵不血刃,一擧成功。正在各方執行政令,安撫百姓之際,義勇隊忽與巡防營發生衝突,巡防營人多勢衆,擧兵圍住義勇隊,通令繳械,相持不下,而商團則有聲援義勇隊之勢,激戰有一觸即發之虞,幸得當局及士紳,奔走調停,始安然無事。而「五虎(甫)閙梅州」之諺,卻喧傳四郊。所謂五甫者,即周煇甫、盧畊甫、鄧石甫、鄧華甫、曾勇甫五人也。其中以周先生年最長,曾先生年最少。玆述其略歷如次:煇甫泅都堡人,其父親周陞爲參將,署廉州游擊,將門之子,頗有軍事長才。光復前後,在鄉專訓練團隊,並遊宦外地。及告老還鄉,則創辦「梅興中學」,樂育英才。其哲嗣熹初,畢業於軍事學校,當營長,於陽江縣剿共殉難。惠初兄弟則經商頗有成就。畊甫西陽堡人,其先輩營商於印度,家頗富有。曾往北京赴北闈,未售,後入兩廣練習所,結業後任嘉應州教育會會長、梅東中學校長、卸任梅州州長後,曾宦遊各地。民國十三年擔任嘉應大學校務委員,頗熱心地方建設,如梅江橋、白宮近仙橋等,又創築梅畬、梅宮公路等。子女衆多,十有餘人。次子秋達畢業於軍事學校,曾任運輸站長,其餘頗能自立,極享齊家之福。石甫,石扇堡人,畢業於軍事學校,光復後任潮梅鎮守使副官長,後任梅縣縣長,及縣議會議長等職,創築梅石公路,通至蕉嶺新舖,頗著成效。有子六人,均能自立。華甫石扇堡人,畢業於軍事學校,回鄉後,即在州城商團任職。光復不久,即因疾去世,筆者雖爲近鄰,亦不詳其後裔。勇甫東廂堡人,其先輩在江西贛州經商,致成鉅富,一時人才輩出,如伯諤、仲昭昆仲、慕堯、勇甫昆仲。儀賓、性根兄弟。伯慈、仲珍兄弟。皆爲「少年書室」之菁英,交游頗廣。勇甫曾留學東瀛,不久回鄉,來往於冷圃少年書室之間,以駐冷圃之時爲多,雖爲貲郎(富家子),然無聲色犬馬之好,醉心革命,尤嗜讀書,光復後即營商於上海,居辛家花園,與江都吳瑛小姐結婚,伉儷甚篤。生子紀著、紀芊二人,生女倩華、麗華、澄華、寳華四位。倩華端莊賢淑,與同鄉李鐵軍先生結婚,生子女甚夥,均有成就,全部移居美國。鐵軍出身黃埔一期,陸軍中將,官拜軍長、及集團軍總司令,鎮守河西走廊,戰功卓著。麗華聰明秀麗,婚與華僑朱季琳君,不久病逝西安,紅顔薄命,惜哉!其他四位,均婚嫁於四川成都,落籍是邦矣。先生在滬與康有爲鄰居,頗有來往,研習書畫於吳倉碩沈子培等作品,收藏甚富。民國二十年間攜眷屬回梅居住,購買東門外堆煤小屋數椽,葺而新之,雖竹墻泥地,然佈置雅潔,窗明几淨,廳中所懸八大山人及石濤之山水人物數幅,尤爲高雅,門外餘地,略舖青草,搭蓋花棚,并置石桌石櫈於其下,又將門前左遶城濠之一段,砌磚蓄水,使成奔流,水聲潺潺,清意盎然,榜其門曰「東城小築」。是時筆者適役於梅縣,公餘之時,常就教於先生,高朋滿座,賓客盈門,其揚州籍夫人,輒出其拿手之維揚小點,以饗賓客,皆大歡喜。此情此景至今思之,記憶猶新。民國三十年間,先生出任新疆哈密之行政專員兼縣長等職。民國三十三年全國工程師學會開會蘭州,筆者參與,道經四川成都時,先生擧家遷住於成都城中之「退漁別墅」,地頗寬敞,小園一角,花木扶疏,客廳爲正長方形,周圍有落地長窗,擧目四望,繁花如錦,極賞心悅目之能事,此又先生之傑作也。筆者離成都時,先生夫婦到站殷殷道別,盛情可感。三十八年春,曾接其來書云行止未定。後以世局多變,未有通訊。直至民國六十年間,始由倩華處,得知先生夫婦善終成都,子女均安,吾知善人有後也。
於上所記,都是事實,但目前文獻無徵,全憑記憶,拉雜寫出,掛一漏萬,是所難免,訛誤之處,亦必不少,幸讀者諒之。民國七十八年己巳孟冬之月於台北士林華僑新村寓所。時年九十有五。
編者按:此文略述梅州曾氏(伯諤、勇甫)與國民革命之淵源,及辛亥年間,發動梅州起義一事經過。大陸沉淪後,李鐵軍將軍夫人曾倩華,於民國六十年間,由鄉友輾轉告知其父母病故成都。後於民國七十年間,經子女親赴大陸探訪,始證實曾勇甫先生病故成都,然其夫人,於歷經劫難後,仍健在居住北京門頭溝。民國七十八年秋,李夫人由子女陪同赴北京,與闊別四十餘年的母親見面,並於此後十年中,年年見面,重敍天倫、孝道。曾勇甫夫人逝於北京,享年一百零二。文中其它輕微訛誤已修正。下二照片為曾勇甫全家福,約民國二十二、三年間攝於梅縣。